招標控制價的編制是一項系統(tǒng)化工作,需遵循科學流程與行業(yè)規(guī)范。其核心步驟可概括為前期準備、工程量計算、定額套取、費用調整、匯總合價五大階段,并結合地方規(guī)范與市場動態(tài)完成最終文件輸出。以下從實務操作與關鍵環(huán)節(jié)兩個維度展開說明。
一、前期準備階段:奠定編制基礎
研讀設計文件與招標要求
編制前需完整掌握施工圖紙、設計說明及招標文件條款,明確工程特征、技術標準及計價要求。例如,需重點關注招標文件中對材料品牌、施工工藝的特殊約定,避免后期造價偏差。
市場調研與數據采集
根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GB 50500-2013)要求,需收集三類核心數據:
定額依據:工程所在地的預算定額、取費標準及人工指導價;
市場價格:主材(如鋼筋、混凝土)的實時市場價及供應商報價;
施工方案:垂直運輸、基坑支護等專項方案的施工成本參數。
二、工程量計算階段:計量核心
電算化建模與工程量提取
采用廣聯(lián)達GTJ等BIM算量軟件,通過三維建模實現工程量自動計算。關鍵操作包括:
按結構構件(梁、板、柱)分層建模;
對比建筑與結構圖紙的尺寸差異,確保模型與設計一致性;
導出符合清單規(guī)范的工程量報表(如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表)。
手算復核與誤差控制
對復雜節(jié)點(如異形結構、裝飾線條)進行手算驗證,誤差率需控制在±3%以內。例如,某框架結構中懸挑梁的混凝土量,可通過截面面積×長度的幾何公式二次核算。
三、定額套取與費用計?。簶嫿ㄔ靸r框架
分部分項工程費計算
在廣聯(lián)達GCCP計價軟件中完成以下操作:
匹配清單項目與定額子目(如“現澆混凝土矩形柱”對應A1-12定額);
輸入工程量并關聯(lián)工料機價格,生成綜合單價(公式:綜合單價=∑(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1+管理費率+利潤率))。
措施項目費與其他費用計取
技術措施費:模板、腳手架等按定額計算(如滿堂腳手架按投影面積×單價);
組織措施費:文明施工費按分部分項工程費的3%計?。?/span>
暫列金額:通常為分部分項工程費的10%-15%,用于工程變更預備金。
四、動態(tài)調整與合規(guī)性校驗:確保造價合理性
人工材料價差調整
根據地方造價站發(fā)布的《工程造價信息》,對波動超過±5%的材料進行調差。例如,某項目鋼筋投標期市場價為4200元/噸,而招標期信息價為4500元/噸,則需按合同約定方式補差。
規(guī)費與稅金計算
規(guī)費包含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等,按工程所在地人社局公布的費率計??;
稅金采用“一票制”增值稅,現行稅率為9%,計算公式:稅金=(分部分項費+措施費+其他費+規(guī)費)×9%。
五、成果輸出與文件編制:形成完整成果
核心報表生成
招標控制價匯總表(總造價分解為分部分項費、措施費、其他項目費等);
綜合單價分析表(展示人工、材料、機械的消耗量及單價構成);
暫列金額明細表(列明專業(yè)工程暫估價、計日工單價等)。
編制說明撰寫
需包含工程概況、計價依據、風險范圍說明等內容,并附上《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相關條款索引。
實務要點補充
學術研究場景:畢業(yè)設計中需增加文獻綜述、造價對比分析等內容,例如對比定額計價與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差異;
動態(tài)維護機制:招標控制價公示期間,若投標人提出異議,需按《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51條復核并書面答復。
通過以上流程,招標控制價既能反映市場真實水平,又能滿足合規(guī)性要求,為后續(xù)招投標提供客觀參考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