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與普通鋼結構構件設計的主要差別是在受壓構件或板件中,引進了有效截面的概念。設計輕鋼受壓構件時,當板件寬厚比超過一定數(shù)值,其軸心受壓構件的承載強度即應采取桿件的有效凈截面計算,穩(wěn)定性計算采用桿件毛截面所確定的穩(wěn)定系數(shù)及有效截面計算;受彎(拉彎、壓彎)構件的強度計算應根據(jù)毛截面確定桿件各板件屬于受拉和受壓范圍,從而確定受壓板件有效截面后再進行強度驗算,穩(wěn)定計算中的穩(wěn)定系數(shù)由構件毛截面計算而得,受彎構件的變形應按毛截面計算。
反變形法:構件在焊接前,應根據(jù)被焊金屬構件情況判斷。在焊后冷卻時,發(fā)生變形的方向和收縮量,將焊件預先向相反方向彎曲或斜置,焊接后由于本身收縮變形,恰好恢復到預定的形狀位置。即可達到防止焊接變形與減少焊接應力的目的。
保溫節(jié)能技術輕鋼結構為確保達到保溫效果,在建筑物的外墻和屋面中使用的保溫隔熱材料能長期使用并能保溫隔熱。建筑輕鋼結構住宅一般除了在墻的墻柱間填充玻璃纖維網(wǎng)格布外,在墻外側再貼一層保溫材料,有效隔斷了通過墻柱至外墻板的熱橋;樓層之間擱柵內填充玻璃纖維,減少通過樓層的熱傳遞;所有內墻墻體的墻柱之間均填充玻璃纖維,減少戶墻之間的熱傳遞。
防火技術輕鋼結構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防火技術的應用, 輕鋼結構住宅的耐火等級為四級。建筑輕鋼結構住宅在墻的兩側與樓蓋的天花處貼防火石膏板,對于普通防火墻和分戶墻用25.4毫米厚(1吋)石膏板保護,以達到1個小時的防火要求,另外在墻體墻柱間與樓蓋擱柵間填充的玻璃纖維對于防火與熱傳遞也起了積極的保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