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情況與環(huán)境管理
異味與蚊蟲控制:高溫季節(jié)增加清潔和頻次(每日 2-3 次),定期疏通亭體排水口,避免積水滋生蚊蟲;可安裝防蚊燈、放置活性炭吸附異味。
應急處理:暴雨后及時清理亭內積水,檢查電路(智能款)是否受潮;大雪后清除亭頂積雪,避免結構受壓損壞;疫情等特殊時期加強力度,增加接觸部位清潔頻次。
二次分揀:每日巡檢時對誤投垃圾進行二次分類,確保分類準確率,減少后續(xù)清運和處理壓力。
采購方式:批量整合,降低采購溢價
聯合批量采購:多個小區(qū)、街道或物業(yè)聯合采購亭體、垃圾桶、標識牌等,利用大額訂單向供應商爭取 10%-20% 的批量折扣。
廠家直采跳過中間商:直接對接生產廠家,省去經銷商、代理商的中間差價,尤其大型采購可降低 15%-25% 的采購成本。
復用改造現有設備:將小區(qū)原有普通垃圾桶加裝分類標識、密封蓋,搭配簡易鋼結構遮雨棚(成本僅 1000-2000 元),替代全新亭體,建設成本降低 60% 以上。
廣場專屬運維重點
清潔頻次加密:人流高峰(周末、節(jié)假日)每 2 小時清潔 1 次投放口和地面,非高峰每日 3 次,避免垃圾殘留和異味擴散。
動態(tài)清運:高峰時段每 4 小時清運 1 次,非高峰每日 2 次,防止垃圾桶滿溢,契合廣場高頻使用需求。
標識維護:定期檢查圖文標識(尤其夜光標識),避免褪色、脫落,確保游客快速識別分類標準。
耗材補給:根據廣場人流規(guī)律定量采購垃圾袋、用品,夏季增加除味劑和防蚊設施投放。
簡易基礎型:通常采用鍍鋅鋼板等普通材質,工藝較為簡單,僅滿足基本的垃圾分類投放需求,可能僅配備基礎的分區(qū)標識燈,沒有復雜的智能系統(tǒng)。其價格一般在 5000 元以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