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和上述“百分”玩法有相同之處,但叫牌和計分法有不同。也是四人分成兩組進行對抗。發(fā)牌后各人得牌12張(大、小王不用)。剩下4張,放在中間,準備在叫牌后作為換牌用。然后各人根據(jù)自己的牌情及對家的叫牌來決定叫牌。起叫從250分開始,向右輪流,后面的叫分起碼比前面人的叫分高出10分。當一方叫出一個分,其余3人不再叫時,這個牌分就是這一盤的定約牌分,叫出這一牌分的人為定約者。定約者和他的同組對家為定約組。定約組的任務,是要盡力爭取贏進計分牌張,使分數(shù)達到或超過定約牌分。定約者,享有換牌的權利,即將中間4張拿進再換出4張,扣在桌子一旁。換牌后,由定約者決定主牌花色。決定主牌后,由定約者出牌,出牌一圈后,看誰的牌大,誰就贏得這圈牌。同組贏進的牌都疊放在一起。12張牌都出完以后,兩組均根據(jù)本組贏進的牌來計分。
斗地主對抗性和配合性都很強。該游戲由三個人玩(四人也能玩),用一副牌共54 張牌。每局牌有一個玩家是“地主”,地主為一方,其余兩家農民為另一方,雙方對戰(zhàn),地主的目標是(以合法的出牌方式)先出完手里所有的牌,而農民的目標是在地主出完牌以前,先出完手里所有的牌。先出完牌的人所代表的一方獲勝。斗地主屬于基礎類撲克游戲的范疇。斗地主后期又增加了網(wǎng)絡斗地主,納入了比賽制,以競技為中心。如:淘汰賽制、循環(huán)賽制、雙敗淘汰賽制、積分晉級賽制、分組出線賽制、打立出局賽制、瑞士移位賽制、復活賽制等,以上的賽制在JJ比賽中得到的充分體現(xiàn)。
術語,即某種學科的專門用語。各種科學和藝術都有各自的專用術語。在學習和工和中經(jīng)常使用,不僅語言通俗、言簡意賅、而且概念明確、毫不含糊。撲克魔術也和其他藝術一樣,魔術師們在學習、研究、表演撲克魔術時,需要用到許多術語。
拱豬
各地有不同的玩法,這里只介紹其中較為流行的一種。一副沒有大、小王的紙牌,一人分得13張,其中,黑桃Q稱作“豬”,一圈打完,后得“豬”者計負100分;方塊J叫做“羊”,得“羊”者計正100分;梅花10稱作“變壓器”(簡稱作“變”),得“變”者,手中的得分要乘以2;紅桃一色牌(除2、3、4外)都是負分,但如果全色13張牌都得到,則都變成正分,其中A、K、Q、J依次是50分、40分、30分、20分,10~5各為10分,共計200分。出牌前,手中紅A、“豬”、“羊”和“變”牌中的一張或多張的人根據(jù)自己牌的情況賣牌,也可以不賣。賣牌后所有的分牌的分數(shù)加倍,即“豬”計負200分,“羊”計正200分,紅桃A~5共有400分。賣“變”后,梅花10見分即乘4。賣牌有明賣和暗賣兩種,明賣即把賣出的牌亮出置于自己一方桌面,暗賣則不亮牌,其他人不知道賣的是什么牌,難度相對要大一些。賣牌后即開始出牌,盤由黑桃2出牌,以后各盤由得“豬”者出牌。出牌時其他人必須跟出同色牌,如沒有同色牌,則可用其他花色牌墊牌。每圈4張出完,則把有分的牌抽出,歸這一圈牌大的方。各人以不得負分或少得負分并爭取得正分為目標。一盤打完則計算4人各自的得分。如果一圈中的一方把所有13張紅桃和“變”、“豬”、“羊”全部得到,則計為+1000分,其他人不得分。例如,一方后得的分數(shù)牌為:紅桃A、紅桃7、“豬”、“羊”、“變”,則他的得分為:[+50+(-10)+(-100)+100]×2=-120分,如果賣了“羊”和“變”,則其得分為:[-50+(-10)+(-100)+200]×4=+160分。
打牌以達到大家商定的分數(shù)時結束(一般是打到負多少分)。負分越多,輸?shù)迷絽柡Α?/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