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品式。主要有:①條幅,因是垂直懸掛,又稱掛軸,或軸。自上而下包括天桿、天頭、驚燕、上隔水、圈檔、畫心、下隔水、地頭、地桿、軸頭等,一般為天頭大、地頭小。②長卷,也叫手卷,簡稱卷。由天頭、副隔水、前隔水、絹邊、引首、畫心、后隔水、題跋紙心、拖尾等組成。③冊頁,首尾相連、折疊而成,其形式類似畫冊,每頁一幅畫,或一畫一跋,首尾為硬面包錦,內有邊、畫心、分心等。冊頁有多種樣式,其中左右翻折,向右開版的稱蝴蝶裝,上下翻折,向上開版的為推蓬裝等。另外裝裱幅式還有屏條、對聯(lián)、橫披等。 參考書目 故宮博物院修復廠裱畫組:《書畫的裝裱與修復》,
展閱書法繪畫(包括條幅、對聯(lián)、手卷、冊頁)除上述基本方法和知識外,應注意:
1、要求帶上細薄棉手套。
2、工作時(接觸書畫),說話,咳嗽切記避開畫面。
3、看畫,取畫,忌吸煙。而且整個室內都要嚴禁煙火。
4、不能在風口處看畫,室外風大可及時將窗戶關好。
5、書畫地子和設色部位出現(xiàn)返鉛時,特別是人物畫中面部常見返鉛后呈灰黑色,此
可用小刷(新油畫筆,毛筆也可)蘸雙氧水抹擦。如返鉛過重,待次干后再擦第二次,
重復數(shù)遍,即可消除。
手卷。狹長的橫幅畫心,可分別裱成大鑲、小鑲或撞邊手卷。卷類裱式結構復雜,裁斷各部位的裱料都應參照一定的尺寸規(guī)范,力求使畫面美觀、協(xié)調。裝裱手卷,注意參差接縫,避免迎首、畫心、尾子的鑲縫趕在一條線上。迎首應選舊色灑金紙或藏經(jīng)箋等名紙。包首宜用舊錦,手卷剔子和軸頭多用玉石琢磨而成,如用象牙雕制,色雅結實。卷類字畫放置案幾欣賞,為避免包首受損,可做軟囊楠木或金絲紅木盆裝置。
揭舊。揭前在畫心正面用排筆蘸清水或溫水刷濕,并覆蓋新紙一張,反置案上待揭。古舊字畫多有斷裂,如在揭心之前,不附加墊紙,揭托之后,不易起案。畫心局部顏色不穩(wěn)定的,應稍施淡膠礬水,干后,再行悶水。有些殘破糟朽的畫心,當日揭不完時,應在已揭過的部位,均勻地放置些濕紙團,然后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以防畫心干裂錯位。揭畫心上的舊紙,一般應根據(jù)字畫的薄厚、殘狀、顏色以及質地的具體情況制定揭舊方案。
